zh

7877

Logo lyrikline pure Logo lyrikline claim
  •  
  •  
  •  
  •  
  •  
所有结果
  • 联系
  • 合作伙伴
  • 捐助
  • deutsch
  • english
  • français
  • slovenščina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 español
  • português
  • 中文
  • 诗人
    • A到Z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以语言排列 
      • 中文
        丹麦文
        乌克兰文
        乌兹别克文
        乌尔都文
        亚美尼亚文
        依地文
        俄文
        保加利亚文
        信德文
        僧伽罗文
        克罗地亚文
        克里族文
        冰岛文
        列托-罗曼文
        加利西亚文
        加泰罗尼亚文
        匈牙利文
        北萨米文
        南萨米文
        南非荷兰文
        印地文
        印度尼西亚文
        古加拉提文
        土耳其文
        坎纳达文
        塞尔维亚文
        塞茨瓦纳文
        威尔士文
        孟加拉文
        尼泊尔文
        巴斯克文
        布里多尼文
        希伯来文
        希腊文
        库尔德文
        德文
        意大利文
        拉脱维亚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文尼亚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格陵兰文
        格鲁吉亚文
        欧里亚文
        法文
        波兰文
        波斯尼亚文
        波斯文
        泰卢固文
        泰米尔文
        爱尔兰文
        爱沙尼亚文
        瑞典文
        白俄罗斯文
        科萨文
        立陶宛文
        绍纳文
        缅甸文
        罗马尼亚文
        芬兰文
        苏格兰盖尔文
        英文
        荷兰文
        葡萄牙文
        西班牙文
        越南文
        阿姆哈拉文
        阿尔巴尼亚文
        阿拉伯文
        韩文
        马其顿文
        马拉地文
        马来亚拉姆文
        马来文
        马耳他文
    • 以国家排列 
      • 中国
        丹麦
        乌克兰
        乌兹别克斯坦
        乌拉圭
        也门
        亚美尼亚
        以色列
        伊拉克
        伊朗
        俄罗斯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
        冰岛
        几内亚比绍
        刚果(金)
        利比亚
        加拿大
        加纳
        匈牙利
        南非
        博茨瓦纳
        卢森堡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危地马拉
        叙利亚
        古巴
        台湾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
        土耳其
        圣卢西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塞内加尔
        塞尔维亚
        塞浦路斯
        墨西哥
        多米尼加共和国
        奥地利
        委内瑞拉
        孟加拉国
        安哥拉
        安道尔
        尼日利亚
        巴勒斯坦领土
        巴基斯坦
        巴拉圭
        巴林
        巴西
        布隆迪
        希腊
        德国
        意大利
        拉脱维亚
        挪威
        捷克共和国
        摩尔多瓦
        摩洛哥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斯里兰卡
        新加坡
        新西兰
        日本
        智利
        柬埔寨
        格陵兰
        格鲁吉亚
        比利时
        沙特阿拉伯
        法国
        波兰
        波多黎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津巴布韦
        洪都拉斯
        海地
        澳大利亚
        爱尔兰
        爱沙尼亚
        牙买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玻利维亚
        瑞典
        瑞士
        白俄罗斯
        科威特
        秘鲁
        突尼斯
        立陶宛
        缅甸
        罗马尼亚
        美国
        肯尼亚
        芬兰
        英国
        荷兰
        莫桑比克
        葡萄牙
        西班牙
        象牙海岸
        赞比亚
        越南
        阿尔及利亚
        阿尔巴尼亚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阿根廷
        韩国
        马其顿
        马拉维
        马提尼克群岛
        马来西亚
        马耳他
        黎巴嫩
        黑山共和国
  • 诗歌作品
    • 以语言排列 
      • 中文
        丹麦文
        乌克兰文
        乌兹别克文
        乌尔都文
        亚美尼亚文
        依地文
        俄文
        保加利亚文
        信德文
        僧伽罗文
        克罗地亚文
        克里族文
        冰岛文
        列托-罗曼文
        加利西亚文
        加泰罗尼亚文
        匈牙利文
        北萨米文
        南萨米文
        南非荷兰文
        卢晒文
        印地文
        印度尼西亚文
        古加拉提文
        吉普赛文
        土耳其文
        坎纳达文
        塞尔维亚文
        塞茨瓦纳文
        威尔士文
        孟加拉文
        尼泊尔文
        巴斯克文
        布里多尼文
        希伯来文
        希腊文
        库尔德文
        弗里斯兰文
        德文
        意大利文
        拉脱维亚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文尼亚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格陵兰文
        格鲁吉亚文
        欧里亚文
        毛利文
        法文
        波兰文
        波斯尼亚文
        波斯文
        泰卢固文
        泰米尔文
        爱尔兰文
        爱沙尼亚文
        瑞典文
        白俄罗斯文
        科萨文
        立陶宛文
        索布诸语言
        绍纳文
        缅甸文
        罗马尼亚文
        芬兰文
        苏格兰盖尔文
        英文
        荷兰文
        葡萄牙文
        西班牙文
        越南文
        通布卡文
        阿姆哈拉文
        阿尔巴尼亚文
        阿拉伯文
        阿拉瓦克文
        韩文
        马其顿文
        马拉地文
        马来亚拉姆文
        马来文
        马耳他文
    • 翻译作品 
      • 世界文
        中文
        丹麦文
        乌克兰文
        乌兹别克文
        乌尔都文
        乌德穆尔特文
        亚美尼亚文
        俄文
        保加利亚文
        信德文
        僧伽罗文
        克什米尔文
        克罗地亚文
        冰岛文
        列托-罗曼文
        加利西亚文
        加泰罗尼亚文
        匈牙利文
        南萨米文
        南非荷兰文
        卢晒文
        印地文
        印度尼西亚文
        古加拉提文
        吉尔吉斯文
        吉普赛文
        哈萨克文
        土耳其文
        坎纳达文
        塔吉克文
        塞尔维亚文
        奥克西唐语
        威尔士文
        孟加拉文
        尼泊尔文
        巴斯克文
        布里亚特文
        布里多尼文
        希伯来文
        希腊文
        库尔德文
        库梅克文
        德文
        意大利文
        拉丁文
        拉脱维亚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文尼亚文
        斯瓦希里文
        日文
        柏柏尔文
        格鲁吉亚文
        梵文
        楚瓦什文
        欧里亚文
        法文
        波兰文
        波斯尼亚文
        波斯文
        泰卢固文
        泰米尔文
        海地文
        爱尔兰文
        爱沙尼亚文
        特塔姆文
        玛雅语系
        瑞典文
        瑞士德文
        白俄罗斯文
        科西嘉文
        立陶宛文
        索布诸语言
        绍纳文
        罗马尼亚文
        芬兰文
        苏格兰文
        苏格兰盖尔文
        英文
        荷兰文
        莱兹依昂文
        萨丁文
        葡萄牙文
        蒙古文
        西班牙文
        越南文
        车臣文
        都阿拉文
        阿劳坎文
        阿尔巴尼亚文
        阿布哈西亚文
        阿拉伯文
        阿法文
        阿萨姆文
        雅库特文
        韩文
        马其顿文
        马拉地文
        马来亚拉姆文
        马来文
        马耳他文
    • 类别和特征
      • 实验诗
      • 具象诗
      • 声音诗
      • 视觉诗
      • 诗歌项目
      • 系列与循坏
      • 儿童诗
      • 风趣诗
      • 叙述诗
      • 关于诗学的诗
      • Ecopoetry / Nature writing
      • 政治诗
      • 性诗
      • 方言
      • 表演
      • 附带音乐/声音
      • 口语/Rap诗歌
      • translingual / hybrid / Pidgin
    • 诗体形式与术语
      • 赞歌
      • 俳句
      • 拼贴诗/蒙太奇
      • Dinggedicht
      • 散文诗
      • 韵诗
      • 连诗
      • 六节诗
      • 商籁体
      • 三行体
      • 维拉内拉诗
      • 波斯抒情诗加萨体
      • 谣曲
    • 主题
      • 社会
        • 身份(集体)
        • 传统
        • 祖国
        • 城市与城市生活
        • 历史
        • 政治
        • 战争
        • 流亡
        • 经济
        • 社会批评
      • 生活与人际关系
        • 家庭
          • 家庭
          • 童年
          • 母亲时代
          • 父亲时代
        • 婴儿时期与青年时期
        • 年龄
        • 记忆
        • 身份(个人)
        • 性别
          • 女
          • 男
          • 性与情欲
          • 同性恋
        • 友谊
        • 爱
        • 婚姻
        • 矛盾关系
        • 工作
        • 疾病
        • 身体
        • 暴力
        • 失去与分离
        • 死亡与悼念
        • 葬礼
        • 宗教与神灵
        • 梦
        • 旅行
        • 时间
        • 饮食
        • 酗酒吸毒
      • 文化与科学
        • 建筑与设计
        • 诗与诗人
        • 艺术与绘画
        • 文学与阅读
        • 童话故事与传说
        • 医学与科学
        • 音乐
        • 神话
        • 哲学
        • 摄影与电影
        • 流行文化
        • 语言
        • 戏剧与舞蹈
      • 自然
        • 春
        • 夏
        • 秋
        • 冬
        • 风景
        • 水
        • 动物
        • 植物
  • 新
    • 诗歌作品
    • 诗人
    • 翻译
登录
  •  

Nicolas Born

Zeitmaschine

  • 1 Eine Welt
  • 2 Ein Mittag im Dorf macht noch kein Gedicht | 翻译: pten
  • 3 Im Innern der Gedichte | 翻译: nlen
  • 4 Zeitmaschine | 翻译: en
  • 5 Naturgedicht | 翻译: en
  • 6 Keiner für sich, alle für niemand | 翻译: en
  • 7 Dick vermummtes Winterbild | 翻译: en
  • 8 Horror, Dienstag | 翻译: en
  • 9 Entsorgt | 翻译: nlen
  • 10 Für Pasolini | 翻译: en
语言: 德文
翻译: 英文 (Time machine)
  • play
  • pause
Update Required To play the media you will need to either update your browser to a recent version or update your Flash plugin.

Zeitmaschine

Ohne daß es jemals angefangen hat
bin ich mit einer Menge von Leuten zusammen
Gleichaltrige
meinen Körper scheinen sie für die Heimat zu halten
auch liebe Verstorbene Alte Bekannte
Vielgenannte
Verschollene Auf Rollen Rollende
Zeitamputierte Einbalsamierte Bis auf die Knochen
Geschichtsblamierte
                                  Ich habe das deutliche Gefühl
daß keiner fehlt
        die Büsche teilen sich der Himmel flackert
Gestirne blenden auf das Tier erhebt sich
und die Wolken rennen hin und her
        Wir begegnen einer reisenden Theatergruppe
ein junger Herr Den Tod in den Augen
stellt sich vor: W. Shakespeare
        wie er leibt und schreibt
Oh ja wir kennen ihn alle
        »Warum schreiben Sie« fragt einer von uns
der sich sein Interesse bewahrt hat
        Shake wendet sich angewidert ab
und macht sich an den Kostümen zu schaffen
        »Warum soviel Tod auf so vielen Brettern?«
Das scheint hier irgendwie nicht anzukommen.
Eine von unseren Damen Deren Schwierigkeiten
        technische Schwierigkeiten sind Sagt
»Wir kommen an der historischen Distanz nicht vorbei«
        Sie ist bekannt dafür daß sie in Krisen
hysterisch reagiert
                              Wie ein Bleistift gehen wir
durch die Zeit
        »Mir ist« rufe ich »als träten wir auf der Stelle«
»Schon möglich« brummt ein Vierschrötiger
        Gleich erscheinen wir als helle Punkte
im technischen Zeitalter
in einer riesigen Haschischwolke besetzt von
kichernden Industriellen
»Es ist zum Piepen Es ist
zum Piepen«
        Berlin 10.30 Uhr Guten Tag Nehmen Sie Platz!
Es handelt sich um einen Herrn von der Volkshochschule
der mich abdrängt und ruft »Ich bin immer für
        die Trennung von Werk und Autor eingetreten«
Ich erzähle ihm unvermittelt eine Geschichte
        aus der Kindheit meiner Mutter
ein schlagender Beweis meiner Ganzheit
        und wirklich ist sein Schweigen vieldeutig.
Aus dieser Ewigkeit dämmert er herauf in braunem
        Cord »Kennen Sie César Vallejo in der Nachdichtung
des Hans Magnus Enzensberger?«
        Vermutlich weiß er daß man ihn für diese Frage
gern haben könnte Er protzt und sollte gegangen sein
        »Wenn Sie nicht bald verschwinden« protze ich
»mache ich Sie zur Zeile«
        Aber er besteht auf einem Zitat
». . .wär ich nicht geboren, eine andere arme Haut
würde diesen Kaffee trinken!«

© Wallstein Verlag
从: Das Auge des Entdeckers
Göttingen : Wallstein Verlag, 2004
ISBN: 3-89244-824-8
录制: Sender Freies Berlin / Radio Berlin Brandenburg - Auskünfte: Autoren im Dialog ca. 1971 – Nicolas Born
Kategorien: 身份(个人), 文学与阅读

翻译:

语言: 英文

Time machine

Without it really ever having begun
I’m in a big group of people
contemporaries
they seem to think my body is the homeland
so too the dear departed old acquaintances
the oft-mentioned
the disappeared those rolling along on rollers
severed from time embalmed to the bones
mocked by history
                                               I have the distinct impression
that everyone is here
            the bushes part the skies flicker
stars light up animals rouse themselves
and the clouds run back and forth
            We encounter a travelling theatre troupe
a young man with death in his eyes
introduces himself: W. Shakespeare
            as he writes and breathes
Oh yeah we all know him
            “Why do you write” asks one of us
who’d maintained his interest
            Shake turns away in disgust
and gets to work on the costumes
            “Why so much death on so many stages?”
Somehow that doesn’t really seem to matter here.
One of the ladies whose difficulties
            ar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says
“There’ll be no getting around the historical distance.”
            She is known for reacting to crises
with hysteria
                                   We move through time
like a pencil
            “It seems to me” I exclaim “as though we’re running on the spot”
“Maybe so” a brawny guy grumbles
            We appear at once as bright dots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in a giant hashish cloud filled with
sniggering industrialists
“Hilarious Hilarious”
            Berlin 10:30am Good morning take your seats please!
It concerns a man from the Centre for Adult Education
who shoves me aside and cries “I have always stood
            for the separation of the author and the work”
Right away I tell him a story
            from my mother’s childhood
a striking proof of my wholeness
            and his silence is truly ambiguous.
He emerges out of this eternity in brown
            corduroy “Do you know Hans Magnus Enzensberger’s
renditions of César Vallejo?”
            Presumably he knows everyone will love him
for that He prances about He needs to go
            “If you don’t get out of here quick” I boast
“I’ll turn you into verse”
            But he insists on a quotation
“. . . had I never been born, some other sorry wretch
would drink this coffee!”

Translated by Marty Hiatt
上一首诗
   (Im Innern der...)
4 / 10
下一首诗
(Naturgedicht)   
听所有诗

Nicolas Born

Foto © private
* 31.12.1937, Duisburg, 德国
† 07.12.1979, Lüchow-Dannenberg, Niedersachsen, 德国

Nicolas Born was born under the name of Klaus-Jürgen Born in Duisburg, Germany, in 1937. Hie died Dezember 7 1979 in Lüchow-Dannenberg.

After his first publications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he got invited to the “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 in 1964/65 where he worked together with writers such as Peter Bichsel, Walter Höllerer, Hubert Fichte and Elfriede Gerstl at the collective novel “Das Gästehaus” (The Guest House).

 Foto © private
1965 Born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Der Zweite Tag” (The Second Day). 1967 saw his first volume of poetry, 'Marktlage' (State of the Market). Born took part at the „International Writers Workshop“ of the University of Iowa and returned –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his second book of poetry – from the states with new ideas, influenced by pop- and beat-literature.

In 1972, Borns best known volume of poetry, 'Das Auge des Entdeckers' (The Discoverers Eye) appeared, in which he contrasted the 'mad system of reality” with utopian moments of happiness.

After he resiled to the Wendland where he got involved with anti-nuclear-movements, Born wrote the novel “Die erdabgewandte Seite der Geschichte” (The dark Side of History), which received enthusiastic reviews. Borns most famous novel, „Die Fälschung“ (The Deception),

appearing shortly before his death in 1979, was turned into a movie by Volker Schlöndorff in 1981.

25 years after his early death, in 2004, Born youngest daughter, Katharina Born, edited poems from his literary remains. In 2005, for this volume Nicolas Born was posthumously awarded the Peter-Huchel-Prize.

出版
  • Der zweite Tag

    [Roman]

    Köln [u.a.]: Kiepenheuer & Witsch, 1965

  • Marktlage

    [Gedichte]

    Köln ; Berlin : Kiepenheuer & Witsch, 1967

  • Wo mir der Kopf steht

    [Gedichte]

    Berlin : Kiepenheuer & Witsch, 1970

  • Das Auge des Entdeckers

    [Gedichte]

    Zeichnungen von Dieter Masuhr

    Reinbek bei Hamburg : Rowohlt-Taschenbuch-Verl., 1972

  • Die erdabgewandte Seite der Geschichte

    [Roman]

    Reinbek bei Hamburg : Rowohlt, 1976; 1987

  • _Die_ Phantasie an die Macht : Literatur als Utopie

    hrsg. von Nicolas Born

    Reinbek : Rowohlt, 1977

  • Gedichte 1967-1978

    1978

  • Die Fälschung

    [Roman]

    Reinbek bei Hamburg : Rowohlt, 1979

  • Die Welt der Maschine

    [Reden und Aufsätze]

    Reinbek: Rowohlt, 1980

  • Täterskizzen

    [Erzählungen]

    Reinbek bei Hamburg : Rowohlt, 1982; 1987

  • Gedichte

    hrsg. und mit Nachwort von Peter Handke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90

  • Gedichte

    hrsg. und mit Nachwort von Katharina Born

    Göttingen : Wallstein Verlag, 2004

  • Briefe 1959-1979

    Herausgegeben von Katharina Born

    Gö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2007

奖项
  • 1965 Förderpreis Nordrhein-Westfalen

  • 1972 Förderstipendium des Berliner Kunstpreises

  • 1977 Bremer Literaturpreis

  • 1978 Stadtschreiber von Bergen

  • 2005 Peter-Huchel-Preis (posthum)

  • 2007 Literaturpreis Ruhr (posthum)

链接
  • Wikipedia-Artikel zu Nicolas Born

    Website (de)

记住这首诗/添加到列表

remembered 2 times

All public lists

Gedicht schon auf Favoritenliste

Wenn Du Dir Gedichte merken möchtest, werde einfach Community-Mitglied.

Jetzt Anmelden
更多诗人 德国 更多诗人 德文 译成 德文

任选作品

PUSH!

gedicht page complete: (0,109s)
  • 简介
  • 通讯
  • 博客
  • 链接
  • 制作
Lyrikline 由柏林文学社与国际合作伙伴联合创建。